好家網教知識推薦:鑒定古陶瓷有什么要領之四
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許多同類型的器皿粗看外表極為相似,而仔細觀察這三大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結論。例如明代中期瓶、壺、罐一類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顯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細致,此種接痕就不明顯了。如此所謂一線之差,往往在斷代辨偽的工作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又如元代大盤盤身弧度較小而淺,明代永、宣大盤盤身弧度較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特別是永樂造型,無論大小盤、碗、其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內壁多向外稍撇。明末清初許多民窯的盤、碗底部常有明顯的輪狀旋削痕,即所謂的“跳刀”,而在官窯中則極少見。
有些時代接近或后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于胎釉原料和紋飾書法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區分。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里繪三層紋飾,碗外繪四層紋飾。粗看起來胎釉也大致相象,都是撇口圈足。但仔細加于觀察,就能發現它們之間的重要區別:碗腹下部收斂程度有所不同,即永樂碗腹較豐滿,宜德碗腹微削。這些細微的差別,是根據實物仿制時,因成型、燒窯等技術條件所限,或偶然忽略而造成的破綻。仿品的器形與真品器形或多或少都有所區別。因仿制時雖按真品原器制造,在未燒之前與真器雖然相同,但經高溫燒制后,其形與真器相比或多或少都有所差別。這可能是原料的來源,配制和提煉的精粗不一致所造成。 從紋飾和色彩方面看,陶瓷器上的紋飾同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并隨著繪瓷原料和技術的不斷豐富改進,無論在題材內容及表現形式上都有其不同時代的水平和特點。因而也就成了劃分時代、鑒別真偽的一條有力線索。 瓷器紋飾的發展過程也是由簡到繁,由劃印貼刻到雕剔描繪,由單純一色到絢麗多彩。在這方面,元代是個很明顯的轉折點。
元代青花、釉里紅等釉下彩的出現,開創了瓷器裝飾的新紀元,打破了以往一色釉的單調局面。明、清以后各種色彩的發明進一步豐富了瓷器的裝飾。而每一種裝飾方法的出現都有其產生、成長、發展的過程,我們可以據此推斷器物年代。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紅,由于沒有很好地掌握原料的特性,故在元代制品中顏色美麗的較少,釉里紅中常有色調灰暗或變為絳褐色的缺點。但在元代后期的大部分成熟的青花、釉里紅紋飾卻非常美觀,圖案不僅重視主次諧調,而且慣用多邊的花邊紋飾,無論山石、花卉多在外留有一圈空白邊線不填滿色,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
紅蘋果家具 價格 芝華仕沙發 健威|皇朝|聯邦家具 雅蘭|穗寶床墊 金海馬家居|紅樹灣家具|圖片 顧家工藝沙發 曲美|實木|板式|歐美|紅木家具 古典|松木|兒童|金屬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