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萊美婁彥華:壁紙春天不遠了二
【主持人】:對,壁紙更多的體現的是一種藝術與時尚。
【婁彥華】:這個行業把它歸為家居,現在它已經算回到這個藝術懷抱。壁紙要放在建材,我覺得是對壁紙的不理解,或者真的就是不理解這個行業。如果把壁紙當建材一樣去操作的話,這種指導思想肯定得碰壁。很多投資木門行業的也好,投資壁柜地板行業也好,真的是裝飾材料,或者說是介于建材與裝飾之間。而墻紙完全不是這樣。
【主持人】:壁紙需要經驗的沉淀,體現了一種美。
【婁彥華】:就像你剛才說的它必須有經驗的沉淀,它有一個延續。一個花型,一個色彩完全要跟流行趨勢。我想任何一個建材絕對沒有壁紙這么突出的流行趨勢。地板也就有顏色,款式、花型要求很低了。所以作為家居建材來說,它應該更難,就像你說的沉積得更多,更難。因為格萊美墻紙與國外很多優勢品牌都有戰略合作,因為工作關系,我經常與國外著名廠商高層及設計總監溝通,也學到很多東西。很多國外墻紙人都做墻紙做了四代人,做了上百年,孜孜不倦還在做墻紙。有的生產工人跟我說他的父父子子孫孫都在這兒做操作工,做設計工,做排版工,這個行業一定是要經驗和沉淀的。在國外原材料,油墨,配色全是他們自己研發的。
從沒有風格到追求個性化壁紙功能日趨多元化
【主持人】:您剛才說國外四代人祖祖輩輩做這樣一個行業,這應該也是和中國壁紙行業的一個差別吧?目前來說,咱們剛才談到這個行業的變化,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在壁紙行業最初咱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老百姓買壁紙更看中什么,現在更看重什么呢?
【婁彥華】:過去消費者買墻紙的時候,對墻紙沒有更多的概念,關于環保,關于耐用,還有風格、設計、花型,沒有太多的概念。我覺得在二十年以前,中國人的審美觀,我想大家也都理解。如果流行紅裙子,街上就全是紅裙子,我們沒有流行風格,可能二十年前沒有撞衫這個詞。肯定大家是你有什么,我有什么,因為計劃經濟。剛才繞那么大圈子,我想說的是當時墻紙不是個性化,而是大眾。如果能用墻紙,最好你用什么我用什么。所以那時候最早聽工廠講,一樣一個花,一個色,就能生產一星期。
現在壁紙是滿足人的個性需求,以前是滿足基本需求,需求不一樣了。所以現在的壁紙,從材料、環保、風格、色彩、圖案、設計、耐用性,還有折光,易更換等方面,注重的很多很多。現在壁紙,表面強化、吸音、折光……多功能的,適合不同要求的人,現在墻紙只能說多元化,從材質,從功能,抑菌、除菌,醫院用的防潮,這是多功能的。
【主持人】:消費者消費觀念更加成熟,這是對我們企業提出比較高的挑戰。咱們企業怎么來滿足這個消費者的這種需求呢?
【婁彥華】:格萊美墻紙是墻紙的集成商,我們有十三個國際戰略合作伙伴。因為格萊美站在中西方的結合處,我們既懂國外的流行趨勢、又了解先進的生產工藝,還能跟設計師定期的親密的溝通。同樣我們也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格萊美把中國流行趨勢,中國人消費理念,還有國人對產品的需求再傳達給戰略合作伙伴,他們再根據我們要求設計生產。所以格萊美墻紙代表的是適合中國的國際流行趨勢,還有最具競爭力的品質。
低端產品一定過剩高端產品供不應求
【主持人】:產能過剩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對于產能過剩你持怎樣的觀點?
【婁彥華】:什么事情一分為二不為過,一分為三不為過。如果說產能過剩,得看是針對什么。如果是低端墻紙一定是產能過剩。如果說高端墻紙,產能一定不過剩。
為什么這么說呢?金融危機前,美國大概有50多家工廠,但經過金融危機,廠家數量明顯減少,行業集中度比較高,個性產品已經開始聚焦到幾個財團下面。國外,最新的壁紙工廠也有三四十年的歷史,有得甚至上百年的歷史,三五年的新工廠歐美都沒有。所以進口資源很稀缺,因此說高端產品不過剩,反而是稀缺。而中國市場,壁紙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很多行外人總覺得印壁紙和印鈔票一樣,所以蜂擁而至。新興工廠太多,行業增長30%-50%,可是工廠增長是幾倍,所以導致了產能過剩。工廠的增加量,產量會增加幾倍,在一年到兩年之間,毫不夸張的說,絕對不會低于十倍。行業發展30%,如果增十倍,肯定過剩。
壁紙行業存在文化風險、流行風格之風險
【主持人】:可能只看到你們賺錢,不知道這個背后隱藏了哪些意義,看不清這里面。
【婁彥華】:其實這個行業有很多人說不賺錢,有很多人賺了錢。壁紙行業存在文化風險和流行風格之風險,今天我看了產品適合歐洲、適合美國,美國歐洲都暢銷很好,我真正買到中國,中國就忌諱這個。像我們買的菊花就忌諱,我也忘了這個,買了一大堆菊花賣不出去。歐洲說這個最好賣了,中國人賣不掉。你說呢,這個也是風險,文化的風險,還有一個流行風格的風險。你們看到了利潤很高,因為這里有好多因素。流行風格不斷變化,有些產品最后打折都賣不掉。因此壁紙行業整體利潤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因為這個行業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尤其是做的越大的企業經營風險越高。在這個行業投入的時候,都是去摸索,沒有說投入就有產出的。這個行業誰要投三個億,在幾年之內賺三個億,我覺得很難。投一個億賺一個億都很難,但是別的行業就有可能。這個行業要有特色,有沉淀,有經驗,就跟你入行到底門檻高還是低。如果開個小店,就賣兩個樣冊我覺得門檻很低。如果真要當事業做,入門的門檻應該比別的行業按經驗來說,按沉淀來說比較高。
我們要學習歐洲工業園經營模式
【主持人】:今年大家說這個市場環境不好,上次咱們開玩笑說大家都穿著棉襖過冬,不知道咱們針對這個市場環境變化,我們企業是怎樣來應對的?
【婁彥華】:我們應該是08年開始調整的,包括你們現在看到的。我們準備在低成本時候進入,解決一些固定資產問題,把整個公司運營的成本降得更低。格萊美運營模式也借鑒了歐洲的一些先進經驗,因為他們經歷的比我們經歷的多,他們跟我們說大約十年一次金融危機,他們已經經歷了N多次。所以現在格萊美墻紙的經營模式完全像歐美一樣,工業園區的經營。我去的很多工廠都是城市半郊區,城市的半郊區,基本車程兩三個小時,一定在市區都沒有辦公地點。降低成本,便于管理,都是工業園區,自己的倉庫,自己的工廠,自己的辦公,都是這樣的。為了更好的規避風險,低成本去運營。我們已經在危機到來之前建成了30000平米的工業園區。
【主持人】:除了這一塊咱們還有沒有一些產品變化。
【婁彥華】:在渠道上我們加強渠道服務培訓,加強渠道能力規避風險,我們現在建有自己的渠道。包括你們剛才來的時候,可能那個條幅還沒有摘,還在做第六期培訓,在行業里我們一個月要做兩期的加盟商培訓。我們有自己的小型座談會在這里,對面有一個能容納200多人的電教室,然后去培訓,提升我們渠道能力,規避風險,提升我們渠道能力,加強我們的服務。
中國人只要能夠DIY壁紙行業的春天就來了
【主持人】:您覺得壁紙行業的春天是什么?
【婁彥華】:其實我覺得壁紙最大的壁壘,歐美都是DIY,如果問壁紙的春天是什么?我覺得中國人只要能DIY的,自己能回去貼,超市租給他一些工具,自己去貼,我覺得壁紙的春天一定來了。
【主持人】:我記得那會兒裝修在您那兒買壁紙,后來您那個店員告訴我,這個壁紙怎么貼,把這個壁紙剪下來,有一個單獨的花,就是一個背景墻,把這個花當做墻貼,這個創意不錯,這就是DIY了嗎?
【婁彥華】:DIY是自己貼,我個人認為對他要求不要太高就行了,因為自己做不會要求太高,因為很容易貼,回家把家里墻刷一層保護膜。有的只要撕下去再粘就行了,膠水那種拿水調好,涂就行了,大家拿個粉刷都會涂,貼的要求不太高。歐洲很多要求就不高,為什么不高?他就說花兒,只要不漏墻皮就能接受,接縫都是忽視的,要的是感覺。所有歐洲人沒有貼墻紙工,全是自己貼,所以墻紙賣得好。
【主持人】:大家宣傳的工藝可能每個人接受起來比較簡單,咱們這邊把這種東西宣化有點復雜了,工藝要求可能有點高。
【婁彥華】:我覺得不是,還有跟中國生活習慣,或者消費理念有關系。我們就喜歡拿來主義,讓別人去做。你做你的事兒,我做我的事兒,這倒挺細化的。要的追求的不一樣,國外追求的可能一年換兩次墻紙。追求的一種自我的實現,自己動手那種快樂,包括所有的歐洲自己要是有別墅的,所有的自己的園林全是自己修建,自己都從超市都買園林剪子,園林鋤,鏟,刀具,全是一家一套,他覺得是必備的,生活必需的,換墻紙也是生活必需的。而我們認為這些就是要請人來做的,我覺得跟生活理念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