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去:讓“隨手拍照”在更多監督領域顯威
花落去 IT從業者
春節期間,微博上最熱鬧的事要數“隨手拍照解救被拐兒童”。盡管此事的效果、涉及的法律與個人權益以及制度上的查漏補缺等各種討論都在展開,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將是利用技術進步改善社會現狀的一次成功嘗試。
按照倡議者的設想,“隨手拍照”活動的流程是,普通公民在街頭看到行乞兒童,現場拍照并上傳到微博上讓更多人看到。全國各地幼子被拐賣的父母,可以通過這一平臺辨識其中是否有自己的孩子。在活動開展一段時間后,有網站專門將網友上傳的乞兒照片匯集成專題,各地公安部門也開始介入,并有政協委員稱將在今年兩會提交打拐提案。
這一活動的效果和引起的贊揚、爭議并非本文討論的重點。我們要看到的,是技術進步的體現與作用。整個“隨手拍照”活動所依托的,是W eb2.0和移動互聯網普及的技術大背景,能夠將海量的用戶資源動員起來去生產內容,從而改變信息發布、傳播、成為熱點的過程,最終影響立法、司法和行政力量,從制度層面上改良社會,實現從技術進步到社會進步的軌跡。
分析一下“隨手拍照”的技術架構,可以發現非常簡練,而且組織一次相似的活動所費不多。該活動的發起人之一曾多次在微博上公開招聘專職人員負責技術支持,建設技術平臺,但實際上,這一平臺的構建技術門檻并不高,無非是一個入口用來接收上傳的圖片,一個數據庫用來整合、存儲、響應查詢需求,再開放一個查詢界面。所有這一切,基于發達的互聯網和各類免費服務,幾乎都能實現。
例如,拍照后上傳的工作,現在有許多免費的“圖床”服務,可供存儲照片,包括微博;而圖床又有很多開放編程接口,可以自行開發程序,取出圖片,重新排列、展示,供有需要的人或部門進行查詢、加工。
門檻這樣低,意味著隨手拍照這類活動,可以方便地大規模自行展開。公民本來就享有批評、監督社會不公現象的權利,而隨手拍照就為這種權利提供了便利的技術平臺。在微博上,隨著隨手拍照解救被拐兒童活動的聲勢日大,用隨手拍照來解決公車濫用、城管粗暴執法、野蠻拆遷等問題監督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而且我們可以發現,它們的技術平臺完全一致:一臺智能手機,一張3G電話卡,幾個國內外微博的賬號,就可以完成基本的監督,而如果能夠在此基礎上匯總、分類并發布隨手拍照的結果,促請相關司法、行政部門介入,就能在相當程度上改良社會的現狀。
也可以預計,隨著“隨手拍照”監督社會不公活動的興起,相關產業也將得到新的發展機遇。可以預計,具有高像素拍攝能力的智能手機,提供3G服務的移動運營商,國內的各大微博平臺,以及免費圖床、免費圖片數據庫和各類尋找題材和賣點的小網站,都會在這場公民監督運動中,尋找到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