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知識:細化裝修合同可防“釣魚術”
針對裝修公司的釣魚術提醒裝修業主, 現在業主對裝修知識越來越了解,如果裝修公司再搞釣魚式裝修,只會毀掉公司的名聲。雖然不規范的做法往往發生在一些小公司身上,但損害的是整個行業。
除了業內人士自身的自律外,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究竟該如何才能預防這種令人郁悶的“釣魚式工程”?
細化裝修合同可防“釣魚術”
對此,有業內人士坦言,在選擇裝修公司時,消費者盡量要從合同條款和服務流程上進行約束,應該認真閱讀合同條款,同時對易出現的裝修增項,提前向設計師咨詢,要將此事在合同中寫清。
“在合同約定方面,建議消費者與公司達成協議,未經消費者認可的工程增項或已經被消費者認可但未超過裝修費2%的增項,一律由家裝公司承擔;而在驗收項目時,則建議簽由設計師、項目經理和消費者三方到現場對施工項目和施工量進行核定,并計入報價中,避免后期增項。”市內知名家裝設計師卓雨晴對記者說道。
采訪中記者也獲悉,目前裝修公司的“釣魚術”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是并未按照合同中的要求向消費者提供施工內容表、材料表、報價單等附件。而在預算表上,不僅很多產品都沒有寫明具體規格、型號,裝修公司的“不同墻面的人工費不同”、“開槽的計算方法”等,在預算中均沒有體現。發生糾紛,只能由裝修公司說了算。
二是在家裝過程中,裝修項目有所變更,但不告知消費者。在許多釣魚案件中,不少裝修公司完全沒有事先告知,施工結束要收錢了才通知消費者。由于管線等早已埋入地下,核實起來卻十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