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廠偷工減料冒牌嚴重 陶企老總建議帶刀試瓷磚
瓷磚質量好壞,跟燒制溫度和時間密切相關。南方日報資料圖
南都訊 陶瓷質量門頻發,三四個月就磨花,半個月就龜裂……“3·15”前,國家質檢部門公布對陶瓷磚產品的抽查情況,185種陶瓷磚產品中有34種產品不合格,江西、山東、四川是重災區,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主任藍衛兵表示,受利益驅動,陶瓷界仍盛吹追求產量犧牲質量之風。
國家抽檢:佛山兩款產品不合格
國家質檢抽查的不合格產品中,其中佛山有兩款產品上榜:佛山市和美陶瓷有限公司一批產品放射性核素一項上出現不合格,廣東歐文萊陶瓷有限公司一批產品查出尺寸不合格。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主任藍衛兵表示,佛山陶瓷較重視品牌,一般在吸水率、破壞強度等硬指標上,做得都比較好。“這幾年佛山陶瓷產品也出現質量門事件,但很多都發生在佛山品牌的外地生產線。”
小廠瓷磚成本是品牌瓷磚的1/7
據介紹,一條250m的窯爐生產線,有些廠家可以達到日量產10000平方米,有的廠只能做到5000平方米。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稱,行業中有利用降低燒制溫度或壓縮燒制時間,增產節約成本的。“據行業協會統計,全國整個陶瓷行業中,有二成產品存在不達標,也就是國家質監部門抽檢的吸水率、耐磨性、破壞強度等指標。”
據介紹,有些小型陶瓷廠,一塊60厘米×60厘米的瓷磚只賣3.8元,利潤僅5毛,而佛山多數品牌陶瓷的同規格瓷磚,成本就要22~25元/片。佛山雅士高夫陶瓷董事長陳彥斌稱,“從價格上完全沒辦法與小廠競爭,他們款式上模仿得特別快,有的直接打上佛山的陶瓷品牌,嚴重影響行業發展。”
陶企建議建立質量問責制
陳彥斌說,“行業內模仿成風,我們的產品被240多家企業模仿過,從肉眼觀察是無法分辨。要試出真與假,那就帶把刀,去試一下耐磨性,帶點墨水,去試一下抗污性。直接上去壓一下,試驗一下抗折度。”
雅士高夫的副總經理范金華說,質監部門對大企業的抽查與質量監督力度較大,但劣質產品仍占較大市場,“主要是工程環節上,很多私廠直接向工程施工方供貨,以次充好,共同牟取利益。”他建議,學習新加坡等國,工程監管要從采購到施工到驗收,5年或10年內出現重大事故,有追究問責機制,相應產品供應方將受懲罰,甚至吊銷相關經營權等。
質檢結果
全國抽檢34種瓷磚不合格
去年12月,國家監督抽查顯示,185種陶瓷磚產品中有34種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涉及吸水率、破壞強度、斷裂模數等。其中,吸水率是陶瓷磚產品中的氣孔吸附水量的百分比,吸水率越低,產品強度相應越高,耐磨性和光澤度性能較好,產品不易發生龜裂或剝落。
廣東抽查14批潔具不合格
去年11月,廣東省質監局對座便器產品進行質量監督抽查,14批次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與2009年同比下降了14%。結果顯示,有11批次安全水位技術要求不合格,12批次安裝相對位置不合格。抽查結果表明大中型企業產品質量相對穩定,小型企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