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裝修安全乃首要大任
家居裝修安全乃首要大任
因為有了一個“11.9”消防日,11月本應是防火意識最深入人心的一月。上海某高層公寓的大火卻與此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再聯系到前幾日的清華校園內的火光,以及之前的吉林商廈大火,令這個月份充滿了吊詭氣息。
目前,那場大火的遇難人數已升至53人。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那些退休教師在自己的家中,面對四面圍困的大火和濃煙,是何等的恐慌與痛苦!這不亞于恐怖片!然而現實中,我們對于消防提示的態度,卻總覺得這只是一種“溫馨的提示”,而從未當作“長鳴的警鐘”。
正如目擊了整個火災過程的韓寒所說,本以為是一幢在建的樓房,著起來,未必會有太大后果,但誰會想到被腳手架與尼龍網包裹著的,是280多位本來相安無事的居民呢?正因為之前這樣的建筑工地,屢有小火情發生,大家也就習以為常了。慢慢地,這種習以為常便成了冷漠——對消防意識以及生命安全的冷漠。
上一次如此觸目驚心的城市災難,是發生在成都的公交車大火。之后亡羊補牢,各地紛紛檢查、加裝公交車上的消防設施,但那時為何沒有想到加強城市別的地方消防隱患的排查呢?可以想象,這次災難后,各地又會對建筑、裝修領域的消防安全進行大檢查。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維能否會改變呢?
和礦難等生產事故一樣,城市里的安全事故,絕大程度上都是人為造成,但正因為后者更多與生活有關,人們不相信歲月靜好的日子里,會發生這樣的殘酷現實;即使發生了,也將其歸結為一種偶然,在對別人的遭遇唏噓不已之后,又會為自己僥幸起來。
真的只是偶然嗎?一直在現場的韓寒的另一句話或許更可玩味:“我不明白,好端端的大樓,為什么要圍起來搞外部裝修?”其實,高樓、裝修,正成為中國大多城市中的一個典型景象。建的樓越高,可以看作騰出更多的空間,盡量緩解城市的擁擠;失火的那28層大樓的裝修,據稱是“外立面墻壁節能保溫施工”,這也可以看作是為了讓里面的居民更舒服。這樣都可以符合“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口號,但就在這迅速的建高樓、刷墻面的進程中,在疾速城市化的狂歡中,有一些常識被忽略了。
那就是,只有更安全,才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