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資源緊缺將如何應對一
紅木資源緊缺將如何應對
導讀:自然的紅木資源整體上講是不可再生的,而紅木家具市場的需求幾乎是無限的。紅木家具業的可持續發展,將越來越受到紅木資源的日漸匱乏乃至枯竭的桎梏,這就是我們要面對的困境。
關鍵詞:地板 紅木 資源緊缺 博物館 藝術館 古典 紅木怎么啦?為什么提出這樣一個似顯沉重而憂慮的話題?
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宏大重建后,是全世界最大的綜合博物藝術館,其中設有中國古典家具專題展館。這明確地宣示了古典家具是中國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之一部分,充分肯定了傳統家具文化的重要地位。
有著600年輝煌傳統的中國古典家具,今天站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振興是我們的期盼。怎樣才能振興?則需要我們多方面的去努力思考求索。
如果說,過去的20年是中國古典家具被人們重新認識和興起收藏的年代,那么今后20年古典工藝家具會廣泛被人們喜愛、使用和收藏,這將是古典工藝家具春暖大地的時代。
那么,作為古典家具的物質載體,紅木能支撐這個發展的需要嗎?讓我們將視線轉向過往和當今,看一看那讓我們驕傲又令人擔憂的紅木,究竟走過和將要走過什么樣的歷史過程。
瀕危的紅木
古典家具也稱貴木或硬木家具,習慣籠統稱為紅木家具。紅木從來就是一種貴重而緊缺的家具用材。
自明代隆慶、萬歷年間開放海禁后,皇家派官員赴南洋采辦木材,私商販運也應運而生,經過掠奪性的采伐,到明代末期,南洋各國的優質木材基本被砍伐殆盡。這些木材大部分存儲在皇家倉庫,一部分囤積在私商手里。到清代前中期,皇家還從私商手中重金收購貴木。清宮造辦處活計檔記載:“乾隆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司庫奏請買下外邊看到的紫檀木三千余斤,每斤價銀二錢一分,經怡親王回明內大臣海望,準其買用,欽此。”我們看到,清朝大內購買紫檀木需皇帝御批,而且價錢已高得令人咋舌。清代中期以后,由于紫檀木的緊缺,清廷中形成一個規矩,即無論哪級官吏,只要見到紫檀木,決不放過,悉數買下,上交皇宮或各地皇家工廠。至清代后期,各地私商囤積的名貴木料也全部被收買凈盡,至此,紫檀木的來源基本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