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核心是生產消費方式
能源轉型核心是生產消費方式革命
好家網 【好家網】金融危機、能源供應緊張和氣候變化是當前全球面臨的三大挑戰。對高速發展中的中國而言,我們可以通過能源革命和技術、制度創新,進行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將挑戰轉化為機遇,找到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近年來,中國實施了非化石能源標準、能源強度標準和碳強度標準三位一體的政策組合,促進能源發展方式轉變,強化節能減排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的約束性作用。新能源的投資對于拉動經濟增長、改善能源結構和減緩氣候變化影響確實能夠起到一定作用,帶來了規模經濟效應、市場創造效應、能源替代效應和技術創新效應。但也應該看到,能源行業是一個基礎行業、依附性行業,能源轉型取決于一國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變化,而不是相反。我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嚴重依賴煤炭和石油,而僅靠新能源投資和改善能源結構,無法承載清潔生產和清潔消費的重任。經濟復蘇、發展模式轉型和角色轉換,需要廣泛而深入的調整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僅僅依靠新能源投資和能源結構的改善,尚不足以讓中國領先世界,新能源也無法承載中國成為“領先者”的重任。
就能源而言,中國的經濟轉型實際上也是一個能源替代的過程。在能源和資源約束下,發展低碳能源,減少傳統能源消耗意味著必須增加資本投入,創新技術和管理來實現經濟增長。政府可以通過能源價格的改革,讓能源反映其稀缺性和環境成本,刺激新能源投資,引導能源和資源在貿易部門和非貿易部門之間合理流動,推動國家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結構改善,擺脫對出口的過度依賴,實現經濟轉型。
西方工業國家大部分已實現了能源轉型,即固態能源(煤炭)—液態能源(石油)—氣態能源(天然氣),但中國仍嚴重依賴煤炭和石油。中國在未來仍將大規模地使用煤炭,對煤炭的清潔利用任重道遠。中國需要在致力于新能源發展的同時,通過資本投入和技術創新,實現傳統化石能源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革命,應對全球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