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企業斷臂求生記二
在此之前,歐盟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銅版紙同時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這不僅開創了歐盟對華反補貼的先例,也是歐盟首次對中國同一產品動用雙重貿易救濟。
據歐盟新聞公報報道,歐盟對中國銅版紙征收的反補貼稅率介于4%和12%之間,反傾銷稅率為8%到35.1%,兩相疊加,對中國企業征收的總稅率在20%到39%。APP(中國)、太陽紙業(9.25,-0.16,-1.70%)和晨鳴紙業(6.09,-0.11,-1.77%)等公司均陷入“雙反”風暴之中。
“我們公司本來跟德國一家企業有合作,準備今年7月底上線,但‘雙反’措施導致該項目被迫取消。”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口處處長孫大偉告訴記者。
孫大偉說,“除了德國,我們公司和歐盟其他成員國的生意合作往來也陸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給我們公司對歐盟出口貿易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據孫大偉提供的數據,2010年太陽紙業銅版紙的全年出口總量約為10萬噸,而出口到歐盟的銅版紙占出口總額的1/10左右。“歐盟征雙反稅對我們公司影響不大”。
另一方面,這次涉案的中國銅版紙每年對歐出口量約為20萬噸,在歐盟市場上所占份額不超過5%,也不可能對歐盟產業造成損害。
中國企業須轉危為機
“此次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完全在我們的預料之中,其實我們已經早有準備。”中國建筑(3.41,-0.04,-1.16%)衛生陶瓷協會秘書長繆斌表示。
繆斌說,由于歐洲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消費者購買力下降轉而購買相對廉價的中國瓷磚產品,“諸多因素最終導致中國瓷磚在歐洲銷售不降反升,使歐洲瓷磚產業雪上加霜。在這種情況下,歐盟瓷磚制造商聯合會為保衛自家市場,必然會對華提起反傾銷。”
繆斌表示,這次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不會給中國陶瓷行業帶來很大的沖擊,因為中國向歐洲出口的瓷磚只占總產量的8%左右,在總瓷磚出口中的比重也不到10%。
此次歐盟“盛世空前”對華出口新制裁的舉措,對于中國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低利潤”的企業來說,也是一次轉變與提升的契機。
“這次歐盟通過對中國產品征收高關稅的方式來對抗中國廉價出口商品的舉措,是對中國出口廉價商品質量的一次考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任國華指出。
“根據我們的出口計劃,今后我們將加大向日本市場投放銅版紙的力度”。孫大偉說。
此前,韓國、印度等國也都曾對華瓷磚提起反傾銷案,但此后中國瓷磚對這幾個國家的出口不降反升。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在反傾銷中,一些依靠低價和無序競爭來爭奪市場的企業被淘汰,市場環境更為健康有序,為那些規范的企業和好的產品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從長遠來說,也有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符合國家的長遠利益。”繆斌表示。
盡管如此,在任國華看來,雖然中歐貿易發展不會一帆風順,但中國與歐盟同作為當今世界上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經濟體,加強貿易合作、化解分歧和摩擦對雙方都具有巨大的利益,中歐貿易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商務部研究院歐洲所專家姚玲也表示,近年來,雖然歐盟針對中國出臺的貿易制裁措施有逐漸增多的趨勢,但還不至于引起中國貿易環境的嚴重惡化。
“我們現在要有應對貿易保護逐漸增多的準備,但總體看來,中歐雙方的貿易往來還是呈現樂觀的態勢。”姚玲說。
盡管如此,以數量取代質量的中國出口企業依然面臨著嚴峻挑戰。“中國目前一味追求出口量而無法得到更多品牌、技術溢價的出口現狀,必須有所改變。企業家的思路要調整。如果中國出口企業能在品牌、技術、服務以及內貿上多做嘗試與建設,或許因貿易壁壘而導致的出口下降、部分企業倒閉等‘危機’能成為企業提升自己的一個‘轉機’。”姚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