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裝修后付款”的疑問之二
——疑問三:如果裝修過程出現問題,尾款還付不付?
手里拿著1/4裝修款的消費者的確擁有了更大的話語權,但這是否意味著,如果家裝公司在裝修過程中出現問題,消費者真的可以不支付尾款?問題的大小程度由誰來判斷,因此損失的錢又由誰來承擔?
釋疑:家裝公司無論推出何種裝修或付款模式,本意都是為了吸引消費者和提升認知度,絕不會把“自己吃虧”當做前提。既然如此,如果真有消費者握著這1/4的尾款不撒手,家裝公司又會怎么做呢?金波解答,尾款支付出現問題可分為兩方面。第一,由于裝修硬傷或軟性服務問題令消費者不滿,導致尾款收不上來的,公司將首先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盡快解決,其次找到責任人向業主做自我檢討,待消費者認同后收齊尾款。如因已給消費者帶來不可彌補的時間或經濟損失,導致收不齊尾款,由責任人承擔損失。
同時,如果消費者故意找茬或惡意不交尾款,家裝公司會先進行調解,并盡量解決業主顧慮。如未果,他們將尋求法律手段自我保護。屆時,除了25%的尾款外,此類消費者還要額外交付裝修總款1%的拖欠費。對于裝修與服務內容是否做到位,則主要依照消費者與家裝公司提前簽署家裝合同、家裝合同附件與客戶告知書等正規文本內容進行判斷。
——疑問四:如果出現付款糾紛,會否影響售后服務?
裝修質量是否存在問題,服務中的不滿又如何解決?每個人對“完美裝修和服務”的標準均不同,如果家裝公司和消費者在這之間出現分歧,導致付款糾紛,那么水電改造、防水和鋪裝等基礎工程部分的保修服務會否也因此停滯下來了呢?
釋疑:實際上,付款糾紛與售后服務應該完全沒有交集,也沒有從屬關系。金波直言,只要雙方簽訂了家裝合同,裝修事宜與保修服務就已成為家裝公司必須要做的事情,在這點上消費者是受法律保護的。而因為各種原因致使的付款糾紛則是另外一件事,與裝修和保修無關。因此,即使雙方處于付款糾紛中,且遲遲未果,家裝公司也必須履行保修服務。
【記者手記】
“先裝修后付款” 留給消費者更多話語權
其實,無論“先裝修后付款”的具體操作模式與內容為何,這種說法的提出對消費者與行業而言,都是進步的。在提升消費者話語權之際,家裝公司自己心里的也裝著目的性。設計師、工長、工人、監理,為每個家庭設計與裝修的隊伍都有不少人,且各有心思,光靠家裝公司管理層去管效果實在微乎其微。
因此,家裝公司讓消費者變相握有更多主動權和監控權。這樣,一方面能提高服務質量,另一方面消費者也是最大公無私的“管理者”,正在幫真正的管理層找出員工的問題所在。
或改變裝修付款的方式,或調整付款比例,雖然有人愿意打破家裝行業的本質問題,但誰也沒能真正做到“先裝修后付款”,無論跑得多歡,距離終點始終有段距離。
作為消費者,我們無疑是期待“先裝修后付款”時代到來的,如果有這么一天,它則不僅意味著裝修模式的轉變,更體現了整個行業的進步和自信心的提高。而對消費者而言,這種進步型模式,也將令家裝變得更放心與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