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家紡業15年的厚與薄
有人說,中國家紡行業的迅猛成長集中在短短十幾年,從寧波博洋把“家紡”第一次注冊進公司開始,以往的“被服”、“床單”這些古老陳舊的詞匯也就成為了歷史,新成立的家紡企業成為這個舞臺的表演主角。夢蘭、堂皇、維科等一批成熟企業進行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大膽革新,領跑行業前沿,羅萊、富安娜、水星等大批新銳企業敢拼敢為,窮追不舍,成為家紡業界新星。不管是領袖型企業還是成長型企業,追溯其品牌發展歷史,總是離不開其表演的平臺。
截至8月份,中國國際家紡展即將走過15年,一個超過行業崛起年限的舞臺,在助推家紡行業進程與變遷等方面功不可沒。某種程度上,中國國際家紡展發展的里程碑就是中國家紡行業成長的分水嶺。
中國家紡大圖景
“從昔日1萬平方米到今天10萬平方米的展會規模,10倍的增速,充分見證了這個行業的成長軌跡。”中國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中國家紡協會副會長楊兆華在回憶中總結,“有人習慣用生長期、培育期、成熟期來概括家紡展的歷程,我認為,中國國際家紡展盡管經歷了15年,但遠未達到成熟的程度,還需不斷地完善與發展。”
的確如此,家紡大展伴隨著行業的起興,正在成為中國家紡品牌孵化與成長的平臺,尤其在金融危機蔓延的當下,家紡大展的行業價值更加凸顯,如果在關鍵時刻業界缺乏一個溝通與互鑒的平臺,企業對行業信息以及行情走勢的把握將會無所適從。今年8月份中國國際家紡展會的逆勢亮相將為企業平添信心,同時帶來最為前沿的咨訊。
“每年的家紡展會猶如一幅巨大無比的家紡潑墨畫,把設計、流行、趨勢、品牌、營銷、文化等要素融合得天衣無縫,展現了家紡科研成果的大圖景。”一位資深設計人士形容得極富詩情畫意。
或許,他喜歡用有設計意境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但對家紡大展的高度評價已然溢于言表。家紡大展發展到今日,歷經了5個里程碑式的大事件,每個節點的背后都體現出家紡行業的步步高升。
“2001年中國家紡協會的正式成為展會主辦方,成為家紡大展的第一個分水嶺。”楊兆華說,“這是家紡大展能夠發展壯大的基礎,也是發揮行業政策作用的獨有優勢。第二個分水嶺是2003年家紡展從面料展里獨立出來單獨辦展,這是能夠發展壯大的前提條件。第三個分水嶺是2004年舉辦中國家紡設計大獎賽,舉起知識產權保護的大旗,倡導設計的原創性。第四個分水嶺是2005年大家紡概念明確提出與實施,指出了家居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第五個分水嶺是2008年家紡大展首度突破10萬平方米,這是量和質的雙重突破,展示了中國家紡高遠的發展前景。”
從5個大事件上,我們清晰地看到家紡大展發展的經脈,應該說,每一次提升都是對家紡行業的卓越貢獻。中國家紡的立體畫卷就是在經脈的延伸中不斷延展。在品牌館中,富含中國元素的家紡床品一次次讓外國友人頷首稱贊,羅萊、富安娜、夢蘭、堂皇、維科等一大批家紡品牌以恢弘的氣勢顯示了非凡的實力,上海、海寧、余杭、高陽、浦江等集群重地以強強聯合的姿態展現了整體競爭優勢。
展現家紡之魂
“家紡大展從創立之初就堅持占據‘微笑曲線'的兩端。”楊兆華說,家紡業界的“微笑曲線”指的是,一頭是研發、設計、專利,另一頭是品牌、銷售、服務,中間就是組裝、加工、生產。換言之,兩端獲利高于中間部分,企業要增加贏利就不可以持續處在曲線中間的位置,而是往兩端走。
設計和渠道主宰了家紡的生命力,家紡大展抓住了企業發展之魂,在這兩個領域開展深度服務,一方面舉辦了輻射全國影響廣泛的中國家紡設計大賽,另一方面,聚攏家紡企業急需的百貨渠道和商超資源。
楊兆華說,當前,隨著宏觀經濟緊縮,家紡行業也面臨轉型升級期,“哭泣曲線”的發展方式不僅獲取的利潤微薄,而且也浪費了大量的土地、人力、財力等資源,自然不利于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當前,只有加大研發設計和品牌銷售兩大環節,讓家紡業的發展曲線“微笑”起來,才能真正實現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
中國家紡產業既要發展高新技術,也要發展品牌經濟。只有大力發展高新技術,才能為家紡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和持久的源動力,只有大力培育和發展自主品牌,家紡企業才能有持久的國際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家紡大展為實行品牌戰略,發展品牌經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在,中國家紡已有一批領跑全國的名牌企業,擁有近30個中國名牌產品,也涌現了羅萊、富安娜等幾個具有一定國際知名度的企業。擁有30多個“中國名牌”的生產企業每年實現工業總產值達數千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0%。
中國家紡要解決品牌知名度集中的問題,就要大力培育和發展中小企業,在資金、政策、環境等方面給予支持,同時鼓勵他們參與行業競爭、研發原創產品、規范市場行為,提高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
今天看來,一個家紡大展,在各種不利因素以及情感、觀念與利益的沖突中,一步步地向上走,其艱難可想而知。關鍵就在于我們該如何用歷史的眼光來看今天的現實。家紡大展從年輪上看的確還很年輕,但它承載了行業振興和企業期盼,只允許其高平臺、大手筆運作而不能有半點懈怠與閃失。
在注重家紡藝術與經濟效益的今天,家紡大展既不是個單純的美學研討會,也不是僅僅以成交量來衡量,更重要的是展現、解決家紡行業現狀和問題。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可以隨意而為,一切向短期效益行注目禮。關鍵是要思考如何立足于復雜的產業和市場現實,來尋求不同層面的可能性突圍。
第15年的家紡展,其厚度或許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