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產業亂世出“英雄”
民族品牌VS“洋品牌”——涂料產業亂世出“英雄” 來源:搜狐家居重慶站 2011年08月16日10:47 我來說兩句
達芬奇家具作假事件讓很多打著“洋品牌”的小企業浮出水面,同時,這股浪潮也迅速波及我國涂料行業,使得很多“洋品牌”不得不脫下“洋馬甲”,閉稱進口。假借洋品牌之名進行生產銷售的情況在國內涂料行業比比皆是,涂料“洋貨”觸手可及。
有報道稱,近幾年,一家號稱來自美國的本杰明?摩爾(Benjamin Moore)的涂料品牌悄然進軍中國市場。這家涂料企業自稱“成立于1883年,來自美國新澤西州,生產基地遍布美國和加拿大。”同時還宣稱,他們是涂料行業中的“勞斯萊斯”,由于一直走高端路線,鮮有廣告,導致了消費者對產品的知名度不高。這樣的解釋顯然不能令消費者信服,最后有報道揭露了其假洋品牌的真面目:所謂涂料行業中的“勞斯萊斯”原來是中國廣東某個涂料小企業,其宣稱的“新澤西州”、“120多年歷史”、“歐美高端”其實都是為“國產品牌”穿上的一件又一件金光閃閃的洋馬甲。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國內很多中小型涂料企業由于綜合能力不夠強,冒險充當“假洋鬼子”,借以忽悠不知情的以及那些“崇洋媚外”的消費者。資料表明,在我國不少涂料品牌號稱是國外品牌,其實這與達芬奇家具事件相似,只不過是內地公司或個人利用中介機構在香港、澳門等地注冊了一個含有外國名字的貿易公司,然后授權內地的某家實業公司生產,有的甚至是委托其他廠家罐裝的,都是偷換概念而已。披上洋品牌的外衣,頓時身價倍漲,進而搶占消費者的眼球,擾亂國內涂料市場。也因為它們有洋馬甲的外套忽悠,所以這些涂料品牌注定是“死不了,也做不大”,對消費者構成了實質上的威脅。
同時,與“洋品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國內也確實存在一批以產品質量和信譽取勝的優秀民族企業,佛山市大漆坊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們才是涂料行業真正的英雄。據了解,大漆坊成立之初,便立志打造中國民族涂料品牌。在環境的巨大壓力下,大漆坊并沒有隨波逐流,忽悠消費者,而是通過重新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堅定發展國漆的理念,緊抓“漆好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以優質的產品證明企業的實力,讓消費者認清“洋品牌”的真面目,樹立起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民族品牌形象。據了解,大漆坊一直致力于套房家具漆的品牌打造,其套房家具漆素以優異的環保和物理性能而著稱,特別是近年來大漆坊在樹脂合成及配方技術上不斷突破,產品的環保和物理性能迅速提升,并在終端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成為現代套房家具涂裝的最佳選擇。在記者采訪中,大漆坊總經理江連清這樣說,“今后大漆坊將繼續在產品質量、品牌建設、客服提升、市場管理、產品推廣、整合營銷等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充分發揮企業本身的優勢,全力打造套房家具漆第一品牌,做大做強民族涂料企業。”
成長的代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成熟不起來,自信不起來。行業專家呼吁,“我們的涂料企業要為吹響民族品牌的號角做出實際行動,而不是借‘洋品牌’的幌子忽悠消費者。”的確,像大漆坊這樣的民族品牌,能夠始終不渝,堅持走品牌自主創新之路,以質取勝,才能成為民族涂料品牌中的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