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家具價簽標注二
此外,“實木框架”這種說法也是比較模糊的。在《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中并沒有“框架”這一說法,消費者對于“框架”一詞的理解可能會不一致,有的消費者可能會理解為“實木框架”就是指家具的基材是實木。香奈宜居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該店的家具大多為板木結合家具。而實際上,現在的板木結合家具大多數都是在基材中就使用了板材,比如說桌子的面、抽屜、側板等處,這在很多消費者眼中就屬于“框架”的范圍。
消費者
大多不關注價簽信息
記者采訪了多位消費者后發現,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買家具時,對于價簽都只是簡單地看看上面標示的價格,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價簽上只有“價格”才是有用信息,并沒有留意到價簽上還有材質、產地等對購物有用的信息。消費者梁先生的說法非常有代表性,他說“買家具的時候,基本沒有看價簽,最多也就是看看價格,從來沒有留意過價簽上的其他信息。”消費者馬小姐表示,“很多時候都不看價簽,有時候連價格都不從上面看,直接問售貨員就可以了,不用再看價簽。”
有一位消費者意識到了看價簽的必要性。消費者李先生說,自己前段時間曾經購買了一款皮沙發,銷售員當時并沒有說明該沙發是半皮沙發,自己也就覺得是全皮沙發。而他到家后才發現沙發并非全皮,感覺自己上了當,后來為了討個說法又費了不少的口舌。“但我后來到這個賣場去看的時候,發現這個沙發的價簽上清清楚楚地寫著‘半皮’兩個字,當時感覺特別后悔,當時如果看一眼價簽,也就不至于后面那么多問題。”
提示 查看保存價簽很有必要
從記者對于賣場的價簽調查來看,不少賣場的價簽上對于家具的材質、產地等信息還是有較為明確的標識,包括一些最容易引發日后糾紛的問題,比如說沙發是全皮還是半皮,家具是全實木還是板木結合、實木貼皮,國產還是進口,在價簽上都有明確的標識。但是,這些信息在商家的其他宣傳材料中卻沒有標識得非常詳細,在宣傳材料中還可能出現很多誤導性的描述,比如很多家具都宣傳自己為“歐美家具”“國際家具”,但產地實際上是在中國,有的家具宣傳自己為“歐美古典家具”,產品看起來像是全實木的,但實際上是板木結合結構。記者發現,很多家具的材質、產地信息,如果消費者不詢問銷售人員,銷售人員可能隱而不提或者是采用誤導性的語言來進行解釋。雖然現在并不是所有的價簽都標示得非常全面和準確,但對于一些正規品牌賣場來說,價簽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可以作為消費者選購時的一個重要參考信息。
同創律師事務所律師王仕平表示,如果雙方之間無另外與價簽內容沖突的口頭或書面約定,價簽標示的內容即可被認為是雙方合同的一部分,發生爭議時應以價簽為準。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表示,如果價簽上標明的家具信息與銷售人員的說法不一致,按照“誰舉報,誰舉證”的原則,必須要消費者自己舉證,標明二者不一致,才可能贏得官司。舉證畢竟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所以京華家居還是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家具時查看標簽、保存好價簽相關證據。